常用电话

  • 办公室:59750837

  • 医务科:59750833

  • 医保办:59750836

  • 公卫科:59750840

  • 24小时值班电话:18086478982

  • 门 房:59750120

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社区卫生 > 公共卫生 > 正文
公共卫生

免疫预防科谱知识

发布日期:2013/10/29 11:20:13 点击量:  发布人:

一、疫苗接种常识及政策

 

接种疫苗的必要性

科学研究表明,当细菌或病毒侵入人体时,身体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这种病菌的物质,叫做抗体。针对不同的病菌会产生不同的抗体,称为特异性抗体。病好后,这种特异性抗体仍然存留在体内,如再有相应的细菌或病毒侵入体内,这种特异性抗体就能保护身体不受这些细菌或病毒的伤害。

预防接种就是人为地将经减毒或灭活等工艺处理的少量细菌或病毒(或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的有效成份)接种给人,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反应,从而产生针对该种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国家免疫规划

我国从1978年开始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来,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发病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8温总理提出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这项举措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增强国民身体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

根据《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在现行全国范围内使用的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等6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出血热疫苗接种;发生炭疽、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或发生洪涝灾害可能导致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炭疽疫苗和钩体疫苗应急接种。

通过接种上述14种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等15种传染病。

 

疫苗分类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将我国免疫预防使用的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接种第二类疫苗由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承担费用。

一类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腮风联合疫苗、甲肝疫苗、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乙型脑炎疫苗等。接种第一类疫苗由政府承担费用。

二类疫苗包括:水痘减毒活疫苗、流感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肺炎疫苗、轮状病毒疫苗、伤寒Vi多糖疫苗、细菌性痢疾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等。

流动儿童该在哪儿接种疫苗?

我国对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实行属地化(即现居住地)管理,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享受同样的预防接种服务。如果有6周岁以下的孩子迁入其他省份,可直接携带原居住地卫生部门颁发的预防接种证到现居住地所在接种单位接种疫苗。如之前未办理预防接种证或预防接种证遗失,可在现居住地接种单位补办预防接种证。

 

孩子接种疫苗,家长须知什么?

从儿童出生后,家长/监护人就要按照疫苗的免疫程序按时带孩子去预防接种单位接种疫苗。应到经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接种单位,由取得合格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接种。

接种前的准备工作。1、必须带上预防接种证。2、注意孩子近几天有无发热、腹泻、咳嗽、惊厥等症状,如果有以上症状或者有心脏、肝脏、肾脏等疾病,一定要告诉医生,让医生决定是否能接种疫苗。3、如果孩子在前一次疫苗接种后出现了高热、抽搐、荨麻疹等反应,要告诉医生。4、接种前换上柔软宽大的内衣,以便挽袖子接种疫苗,也不会摩擦接种部位的皮肤。5、接种前应让孩子吃好、休息好,防止出现因饥饿和过度疲劳发生的晕针现象。

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1、在接种疫苗前,儿童家长/监护人一定认真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看看是否有什么异常情况,并在接种前向医生介绍孩子健康状况,经医生检查认为没有接种禁忌证后,才能接种。2、接种疫苗后,要在预防接种单位观察30分钟,没有出现任何不适后再离开接种场所。服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前后半小时不宜喂热食及哺乳。少数儿童在接种后数小时会有低热,或局部出现红肿、疼痛、发痒等一般反应。有些疫苗接种后还会出现硬结,出现硬结可采用热敷的方法加快消散,用适宜温度的干净毛巾热敷,每天35次,每次1520分钟。卡介苗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若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流出一些分泌物,一般812周后结痂,留有一个疤痕,这是接种卡介苗后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处理,但要注意局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极少数儿童接种后可能出现高热,接种手臂红肿、发热、触痛、全身性皮疹等过敏反应以及其它情况应及时向医生咨询,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般反应如何处置?

部分小孩在接种疫苗后会出现一些反应,如低热、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上述症状一般持续12天即可消失,不需要任何处理。小孩接种疫苗后出现上述反应,应该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它疾病。如果发生严重反应者,应及时就医。

 

 

二、儿童免疫预防常用疫苗

卡介苗

预防的疾病:结核病,特别是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性肺结核。

疫苗效果:卡介苗在预防儿童结核病,特别是对危及儿童生命的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性肺结核有很好的预防效果,可以大大降低病死率。卡介苗的保护率约在80%,保护作用可持续10-15年。因此,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在结核病中、高度流行区,新生儿应尽早接种卡介苗。

接种程序免疫程序:出生时接种1剂次。

接种部位和途径:上臂三角肌下缘,皮内注射。

注意事项:禁忌证:包括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过敏者;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妊娠期妇女;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患湿疹或其他皮肤病患者。

接种反应:一般无全身反应,局部反应也较轻微。卡介苗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若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流出一些分泌物,一般812周后结痂,留有一个疤痕,这是接种卡介苗后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处理,但要注意局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卡介苗是需要皮内注射的疫苗。皮内注射技术较难,不易掌握。有时儿童哭闹也会造成将卡介苗注入皮下。局部反应会稍重一些。

 

脊髓灰质炎疫苗(脊灰疫苗)

预防的疾病: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俗称小儿麻痹症。

疫苗种类与效果:目前,使用的脊灰疫苗有脊灰减毒活疫苗和脊灰灭活疫苗2种。接种3剂次脊灰减毒活疫苗后,95%以上的受种者能产生免疫力,脊灰减毒活疫苗产生的免疫力可维持终生。

有接种脊灰减毒活疫苗禁忌证者,特别是免疫缺陷者和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可以考虑使用脊灰灭活疫苗。

免疫程序:脊灰减毒活疫苗的免疫程序为:出生后234月龄各服1剂,并于4岁时加服1剂。脊灰灭活疫苗的免疫程序是:出生后23418月龄各接种1剂次。

已接种过OPV但未完成全程免疫的儿童,原则上不推荐使用IPV。如部分使用IPV,建议第12剂次优先使用IPV;其余剂次用OPV,并按OPV的免疫程序完成全程免疫。

接种部位和途径:脊灰减毒活疫苗为口服制剂;脊灰灭活疫苗为注射剂,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对婴幼儿,最好选择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注射。

注意事项:禁忌证包括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以及抗生素过敏者;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妊娠期妇女;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接种反应: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后一般无不良反应,个别人有发热、呕吐、腹泻、皮疹等,一般不需要处理。注射灭活脊灰疫苗时,有些儿童注射部位会出现一些红肿现象,2-3天可自行消退。

 

百白破联合疫苗

预防疾病: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疫苗种类与效果:百白破联合疫苗有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和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两种。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又分为两组份和三组份两种,三组份含百日咳杆菌粘附素(PRN)成分,能提供更高的保护效力和更长的保护时间。据有关资料报道,接种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后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且症状轻微。为此,我国从2008年起逐步用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取代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

免疫程序:共接种4剂次:出生后345月龄各接种1剂次,18月龄加强1剂次。

接种部位和途径: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注意事项: 对该疫苗的任何一种成份过敏者或接种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后发生神经系统反应者;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不能接种。

接种反应:少数会有发热、接种局部红肿、疼痛、硬结反应。干热敷有助于硬结的消退。发热常发生在接种后68小时,一般在48小时内恢复正常。

 

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简称麻腮风联合疫苗)

预防的疾病: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疫苗效果:麻腮风联合疫苗为减毒活疫苗,儿童接种疫苗后均可获得良好的免疫应答。注射1剂次可预防3种疾病,既提高了免疫效果,又减少了多打针次的痛苦。

免疫程序:出生后1824月龄接种1剂次。

接种部位和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

注意事项: 禁忌证为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以及新霉素过敏者;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妊娠期妇女;免疫缺陷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接种后3个月内应避免怀孕。

接种反应:接种后24小时内可出现注射部位疼痛,23天内自行消失。12周内,可出现一过性发热,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少数人可出现皮疹,多发生在接种后612天。可有轻度腮腺和唾液腺肿大,可对症处理。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简称乙肝疫苗)

预防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

疫苗种类与效果:目前使用的乙肝疫苗均为基因工程疫苗,有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重组乙肝疫苗(中国仓鼠卵巢细胞)、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3种。接种3剂次后,95%以上的受种儿童会得到保护。

免疫程序:乙肝疫苗的免疫程序是016月,全程共接种3剂次。3剂次接种的时间分别是: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次,出生后1个月接种第2剂次,出生后6个月时接种第3剂次。

接种部位和途径: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

注意事项: 禁忌证:发热、有中重度急性疾病的患者要缓种,等身体状况改善后再接种疫苗;接种第1剂疫苗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者不再接种第二剂。

接种反应:很少有不良反应。一般见到的不良反应是接种疫苗后24小时内,在接种部位出现疼痛或触痛,多数情况下于23天消失。

 

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简称流脑疫苗)

预防的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疫苗的种类与效果:目前我国生产的流脑疫苗有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和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两种,均为多糖类疫苗。接种2剂次免疫力可维持34年。因此需要再加强免疫2剂次。

免疫程序:出生后6月龄接种第1剂次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间隔3个月后接种第2剂次,3岁和6岁各接种1剂次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接种部位和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注意事项:禁忌证为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过敏者;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接种反应:接种后反应轻微,少数出现局部红肿、硬结、发热,12天可自行消退。

 

乙型脑炎疫苗(简称乙脑疫苗)

预防的疾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

疫苗的种类与效果:我国使用的有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简称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型脑炎灭活疫苗(简称乙脑灭活疫苗)两种。按照免疫程序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或乙脑灭活疫苗,均可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

免疫程序:乙脑减毒活疫苗:8月龄接种第1剂次,2岁接种第2剂次。乙脑灭活疫苗:8月龄接种2剂次,间隔710天,2岁和6岁时各接种1剂次。

接种部位和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

注意事项:禁忌证为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以及抗生素过敏者;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妊娠期妇女;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接种反应:接种乙脑灭活疫苗后不良反应较少,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等反应,12天可自愈。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主要包括接种部位的红、肿、热、痛等,少数人可出现一过性发热等全身症状。

 

甲型肝炎疫苗(甲肝疫苗)

预防的疾病: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

疫苗种类和效果:目前使用的有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简称甲肝减毒活疫苗)和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简称甲肝灭活疫苗)两大类,两种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

免疫程序:甲肝减毒活疫苗:18月龄接种1剂次。甲肝灭活疫苗:18月龄、2430月龄各接种1剂次,两剂次间隔≥6个月。

接种部位和途径:甲肝减毒活疫苗为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灭活疫苗为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注意事项:禁忌证为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以及抗生素过敏者;妊娠期妇女;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接种反应:接种减毒活疫苗后个别出现低热、头痛、乏力或接种部位红、肿、痛等反应,一般13天自行消失。偶有皮疹出现,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接种甲肝灭活疫苗后局部反应轻微,多为疼痛,偶有红肿、硬结;全身反应可能有头痛、发热、恶心等,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一般可自行缓解。如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对症治疗。

 

流感疫苗

预防疾病: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疫苗的种类和效果:目前在我国使用的流感疫苗有3种:全病毒灭活疫苗、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世界卫生组织每年推荐疫苗的成份,一般含有甲1亚型、甲3亚型和乙型3种流感灭活病毒或抗原组份。建议每年接种1剂次。

免疫程序和剂量:成人及3岁以上儿童接种1剂次,0.5ml/剂;6个月~35月龄儿童接种2剂次,0.25ml/剂,间隔4周。

接种部位和途径: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或深度皮下注射。

注意事项:裂解疫苗免疫原性优于亚单位疫苗,是全球用量最多的流感疫苗。

禁忌症包括已知对疫苗的一个或多个成份(包括疫苗的活性成份和辅料)过敏者,特别是对鸡蛋蛋白超敏者;患有高热性疾病或急性感染者。

接种反应:注射部位短暂的轻微疼痛、红肿;接种后可能发生低热、不适。一般只需要对症处理,不会影响疫苗效果。对鸡蛋蛋白高度过敏者可能发生急性超敏反应。

 

水痘减毒活疫苗(简称水痘疫苗)

疫苗的分类和效果:水痘减毒活疫苗。

免疫程序:12个月~12岁儿童接种1剂次;13岁及13岁以上的个体需接种2剂次,2剂次间隔610周。

接种部位和途径:上臂三角肌,皮下注射。

注意事项:接种后1个月产生抗体。

患有急性发热性疾病的儿童、接受免疫球蛋白或输血治疗的儿童应推迟3个月接种。淋巴细胞总计数少于1200/mm3或表现有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或继发性免疫缺陷的儿童、已知对新霉素全身超敏者、妊娠妇女禁用。免疫后3个月应避免妊娠。

接种反应:接种部位有红、肿、痛,少数有发热,有的接种后6周之内皮肤上会有水痘样皮疹。

 

人用狂犬病疫苗

预防疾病:人狂犬病

疫苗的种类和效果:目前我国有纯化地鼠肾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和鸡胚细胞狂犬病疫苗等。

接种部位和途径: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2岁以下儿童可在大腿前外侧肌内注射。

免疫程序:暴露前的免疫程序:0721(或28)天各接种1剂。长期与动物接触的人,完成基础免疫后,在没有动物致伤的情况下,1年后加强1剂次,以后每隔35年加强1剂次。

暴露后免疫程序:0371428天各接种1剂次。

注意事项:如不慎被疑似狂犬病的动物咬伤后,要及时到有资质的医疗单位进行暴露后伤口处理和免疫接种。

接种反应:接种后少数人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硬结等一过性轻度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反应严重时,请及时对症处理。

 

肺炎球菌疫苗

预防疾病:预防部分血清型肺炎球菌引起的侵袭性疾病,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

疫苗种类和效果:1.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目前全球上市的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有7价、10价、13价等,对于覆盖的血清型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目前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已在国内注册使用。

免疫程序:7价肺炎结合疫苗的免疫程序是:36月龄婴儿接种3剂次,间隔≥1个月;建议1215月龄再接种1剂次。711月龄婴儿基础免疫接种2剂次,间隔≥1个月;建议12月龄后再接种1剂次。1223月龄儿童接种2剂次,间隔≥2个月。25岁儿童接种1剂次。

接种部位和途径:婴儿大腿前外侧或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

注意事项:禁忌证:患急性发热性疾病或慢性疾病发作期应暂缓接种疫苗;对白喉类毒素过敏的儿童禁用该疫苗。

接种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不能代替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接种反应:注射部位红肿、硬结或肿胀、疼痛或触痛,少数儿童接种后可出现发热、食欲减退、腹泻、呕吐等。上述反应多为一过性,可很快恢复。

2.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免疫程序: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接种1剂次。

接种部位和途径:上臂三角肌,皮下或肌肉注射。

注意事项:一般情况下,23价肺炎疫苗不推荐再次接种。

接种反应:注射局部疼痛、红斑、硬接、肿胀,少数人可出现发热、虚弱、乏力、头痛等。上述反应一般都比较轻微,而且为一过性的。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简称Hib疫苗)

预防疾病:b型流感嗜血杆菌(简称Hib)引起的儿童细菌性脑膜炎和包括肺炎在内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疫苗种类:目前在我国已有多个厂家注册上市了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

免疫程序:基础免疫为新生儿出生后6个月内注射3剂,可于出生后六周开始接种。为确保长期保护,推荐于出生后第二年加强一剂。6-12月龄未接种过的婴儿应接种2剂,间隔一个月,于出生后第二年加强接种一剂。1-5岁未接种过的儿童应接种一剂。由于各厂家生产的疫苗免疫程序有所不同,建议参见疫苗产品说明书。

 


院长信箱   |   投诉邮箱   |   地理位置   |   网站地图   |   下载中心   |   湖北工业大学网